專家:應對經濟下行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不等於擴張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11/29 12:46

最後更新: 2018/11/29 12:59

分享:

分享:

路透報道,面對學界一些批評中國積極財政政策不積極的聲音,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極財政政策的理解應有新題義,積極不等於擴張,同時貨幣政策也大有可為。

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積極財政政策更應該從優化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倒逼涉及民生的醫療、教育、社保等體制機制改革,並從國家治理的高度去賦予積極財政政策新內容,而著力點可以通過繼續減稅降費穩定市場預期,助力實體經濟,而不是單純只看赤字率是否擴大。

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舊動能銜接沒有完成,再加之外部因素迭加導致經濟增速下滑,有其必然性,不要過分擔憂更不宜產生悲觀情緒。他進一步解釋,這只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道坎,可以通過改革挖潛,包括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等都有潛力,只要把現行的機制體制理順,就可以把潛力轉換成現實生產力。而在這爬坡過坎的過程中,就需要政策發揮作用。

他分析稱,現在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不是缺乏潛在購買力,而是缺乏好的商品、好的服務,導致消費外流,要激發這部分潛在的需求就必須走高質量發展經濟這條路,供給質量有全面提升,這才是當前解決經濟下行風險的根本辦法。從這個角度看就不是通過擴張赤字率和債務的傳統擴張方式來體現積極財政政策。

他提到,如果說過去積極等於擴張,現在的積極應該更多體現在促進結構調整、促進各項改革、防範化解風險,引導市場預期,在這些方面都需要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作用,著力點應該放在減稅降費上,引導長期預期。

今年以來,諸多來自金融領域的專家對積極財政政策不積極的批評聲不絕於耳,赤字率要不要破3%引發爭議,而今年調降的赤字率更成為抨擊財政政策不積極的一個重要評判標准。

中國2017年安排的赤字率為3%,2018年預算安排則削減至2.6%。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受稅收收入下滑拖累,中國10月財政收入同比呈現負增長,為年內首見,與此同時,當月財政支出增速亦有所放緩,但仍是年內較高水平,累計前10個月已經完成年初預算支出的83.6%。

劉尚希認為,不能因為財力的問題就忘記積極財政政策的目標,不能因為目前財政出現負增長就動搖減稅降費的決心。積極財政政策通過減費降稅來增加可支配收入,降低成本只是附帶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減稅降費引導企業的長期預期和投資行為。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